close
金石堂網路書店-四書






最近在找睡前看的書籍,聽到好捧友推薦在金石堂網路書店購買很方便,

就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看到網友推薦到金石堂網路書店購買,書的樣式多元,

在家裡附近的便利商店就可以取貨,貨到付款,真的好方便.

常有特價商品,節日及生日時候還有電子禮卷可以使用真的好貼心.

今天找到一本好書金石堂網路書店-暢銷書排行榜

商品網址: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四書》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




    不只是古代文人都要讀的經典




    也是現代人必讀的處世智慧








    四書不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它蘊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其中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髓,是華夏無數先賢實踐的思考結晶,至今讀來,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迪價值,堪稱是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精華。








    不理解自己的文化,又談何理解別人的文化。








    作為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就是孔子口中的「仁愛」,孟子口中的「正氣」,老子口中的「大道」......








    這些智慧,老祖宗用了兩千年。








    我們今天之所以要讀「四書」,就是為了文化傳承和個人修養。








    《論語應該這樣讀-論語新譯讀本》、《孟子應該這樣讀-孟子新譯讀本》、《大學、中庸應該這樣讀-大學、中庸新譯讀本》系列叢書,原文、注釋、譯文、說解,讀者想要的它都有,特別是說解,點評得恰到好處,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








    好書別錯過,今天你讀了嗎?


















    • 作者介紹






      張子維

      中國語文學系畢業,從事文字工作。

      鑽研中國古典文學十餘年,學養俱豐,曾協同中小學國文教科書的編撰工作。

      認為古典文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思想寶藏,我們有義務傳給後世子孫,工作之餘致力古典文學與哲學思想的注釋。

      著有《我的第一本論語讀本》、《我的第一本孟子讀本》、《莊子─這個智慧我們用了2300年》、《讀懂道德經的第一本書》等。



















    四書-目錄導覽說明








    • 《論語應該這樣讀-論語新譯讀本》




      學而篇




      為政篇




      八佾篇




      里仁篇




      公冶長篇




      雍也篇




      述而篇




      泰伯篇




      子罕篇




      鄉黨篇




      先進篇




      顏淵篇




      子路篇




      憲問篇




      衛靈公篇




      季氏篇




      陽貨篇




      微子篇




      子張篇




      堯曰篇








      《孟子應該這樣讀-孟子新譯讀本》




      梁惠王(上)-有仁者之風




      梁惠王(下)-善為別人想




      公孫醜(上)-養浩然之氣




      公孫醜(下)-道義的力量無窮大




      騰文公(上)-心中要有善念




      騰文公(下)-為人有大丈夫風範




      離婁(上)-有規矩成方圓




      離婁(下)-有所為有所不為




      萬章(上)-處事要尊禮儀




      萬章(下)-交友看重德行




      告子(上)-明義與利之辨




      告子(下)-逆境催人奮進




      盡心(上)-窮達不改心境




      盡心(下)-養心需要靜心








      《大學、中庸應該這樣讀-大學、中庸新譯讀本》




      《大學》




      經一章




      傳十章




      第一章:明明德,奠定人生之基




      第二章:日日新,塑造人生之要




      第三章:止於至善,成就人生之本




      第四章:知所先後,接近做人做事之道




      第五章:格物致知,獲取知識之途,豐富追求之源




      第六章:誠其意,慎其獨,開啟立身之根




      第七章:修身先正心,好心態是人生進修之梯




      第八章:齊家先修身,正己而後正人




      第九章:治國先齊家,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第十章:平天下先治國,兼濟天下,世界和平








      《中庸》




      第一章:天地萬物的根本




      第二章:君子遵循的道德




      第三章:世間最高的道德




      第四章:難以實行的道德




      第五章:孔子發出的嘆息




      第六章:智慧君主的方法




      第七章:自以為是的聰明




      第八章:孔子由衷的讚許




      第九章:實現理想的艱難




      第十章:何為真正的堅強




      第十一章:孔子內心的堅持




      第十二章:貫通天地的道德




      第十三章:謹言慎行的君子




      第十四章:隨遇而安的坦然




      第十五章:追求理想的起點




      第十六章:世人敬畏的力量




      第十七章:高尚之人的所得




      第十八章:宗廟祭祀的禮法




      第十九章:最高標準的孝道




      第二十章:治理天下的法則




      第二十一章:天性教化的差異




      第二十二章:真誠可至的成就




      第二十三章:次於聖人的選擇




      第二十四章:至誠之人的能力




      第二十五章:成全萬物的智慧




      第二十六章:天地之間的大道




      第二十七章:聖人君子的偉大




      第二十八章:民眾應循的本分




      第二十九章:天理人情的典範




      第三十章:化育萬物的德行




      第三十一章:偉大聖人的智慧




      第三十二章:真誠達到的智慧




      第三十三章:高尚美德的境界




















    【序言】








    「四書」--國學經典入門書








    每一個生活在當代的人,不管願不願意承認,也不管是不是喜歡,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中,並以自己的言談舉止顯示著這個傳統的或優或劣的 特色。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寶貴的遺產,值得學習和繼承,使之轉化為當代的資源。








    例如關於天人合一的觀念,關於憂國憂民的情操,關於尚善的態度和透過修身養性以達至高尚人格的追求,關於敬業樂群的意識,關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 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準則,以及關於整體思維的思想方法等等,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思考。此外,還有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可以給我們深刻的啟示;還有眾多 美不勝收的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可以陶冶我們的性情,淨化我們的心靈。








    對待民族的傳統文化,也許有人會問:「傳統文化究竟有什麼用?」要說沒用也真沒用,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資賺錢。但其精華部分能開啟我們的 智慧,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指導我們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促使我們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用到造福於人類的道路上,這就是傳統文化 的無用之大用。








    試想,如果我們的心靈少了詩意、記憶缺席了歷史、思考沒有了哲理,生活還有什麼意義?我們若能將古人的智慧、古人的知識、古人應對各式各樣問題的辦法延續下來,就一定會在現實生活環境中走得更順暢,更容易實現人生的理想。








    從文明傳承的角度上講,弘揚和發展傳統文化,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特別是青少年的歷史責任和義務。那麼,青少年該如何做才能使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呢?我們 都知道,書籍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青少年要想涉獵傳統文化,就要從學習國學經典開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總是讓青少年學生圍著考試和教材轉,卻很少接觸國 學原著。殊不知,優秀的教材固然有重要參考價值,不可不讀,但要提高人文精神的素養,必須直接閱讀國學原著。








    我們所推出的《我的第一本論語讀本》、《我的第一本孟子讀本》、《我得第一本大學、中庸讀本》系列叢書,閱讀對象就是以青少年為主,引導他們國學入 門。為了青少年更好的認知,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將原文、注釋、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的方式。青少年不僅可以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 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用這種輕鬆愉悅的方式來瞭解儒家經典,並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穫,這也正是編者的目的。








    孔子說過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進而道出了學習的三個層次:「知之者」,是獲得知識的層次;「好之者」,是從學習 中引發了興趣,激發出研究的動力:「樂之者」則更進一步從學習和探討中實現思想的昇華,產生高度愉悅的心情,或對研究「欲罷不能」的迷戀狀態。希望讀者在 閱讀本系列叢書時,可以達到「樂之者」這一境界。








    青少年初次涉獵中國傳統文化,要從閱讀《論語》開始








    數千年來,中華文明之所以沒有在傳承中脫軌,就是因為每一代中國人都對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前,在青少年中提倡國學教育,宣揚儒家文化,就是要用傳統文化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糧來滋養我們的下一代,使其能夠健全發展。








    我們都知道,書籍是文化傳承的載體,要想學習傳統文化,就要閱讀國學經典。那麼,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文化典籍中,哪部經典應該成為廣大青少年的首選呢?筆者認為,青少年初次涉獵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從讀《論語》開始。








    《論語》是中國人的「聖經」,與我們生活的各方面都有關聯,很容易入手。錢穆先生曾說:「《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 1978年,他在大學的一次講座中又提出七本中國人必讀之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六祖壇經》、《傳習錄》、《近思錄》。其中, 《論語》居首。








    南懷謹先生也認為:「孔子學說與《論語》的價值,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對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終具有不朽的價值。」可見,《論語》在這些國學大師眼中的份量。








    做為孔子思想學說的重要載體和儒家學說的主要經典,《論語》在問世以來的兩千餘年間,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它一共分為二十篇,492章,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展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以及教育原則。








    在閱讀《論語》之前,我們首先對這部經典做一個大致的了解:








    一、「仁」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貫穿於《論語》全書。








    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也就是說,學會克制,讓自己的言行符合禮就是「仁」了。由此也引出了他的政治主張--治國的根本在於人倫綱常,也就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每個人各在其位,各司其職。為什麼要以「人倫綱常」治國呢?孔子回答子路的問題時做了說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 則事不成。」








    二、在《論語》的許多篇章裡,都談到了做人的問題,這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儒家最高的人格追求是做個君子,為實現這一目的,《論語》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標準及道德修養要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謀道不謀 食。」、「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也就是說,做為君子只有重視道義、追求道義、說到做到才能與小人區別。如果想達到「君子」這一標準,做人就要重視自 我修養:「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翻譯成白話是:「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溫習了呢?」強調從自身出發修養品德的重要性。








    三、孔子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許多有才華的學生,據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豐富的教育經驗在《論語》一書也多有表現。








    關於學習的態度,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同時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與此同時,他還特別強調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於「學以致用」。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麼用處呢?








    總而言之,《論語》從多種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徵,青少年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要更好地理解《論語》中的思想精神,做到「古為今用」。








    在儒家諸多經典中,《論語》是孔子平時教學中的語言紀錄。寫作時用的是當時的白話,表達通俗,讀起來很有親切感,即使經歷了兩千多年,今天仍然不難看 懂。不僅如此,書中的文字簡短、精練,含意深刻,至今有很多句子仍被人們當作格言而奉行,比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吾日三省吾身。」、「君子 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朽木不可雕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並且許多語句都變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比如「和為貴」、「既往 不咎」、「殺雞焉用牛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等,皆屬此類。








    從名家的推薦、閱讀的難易以及熟知的程度上說,青少年涉獵國學,應該最先讀懂、讀通《論語》,這樣便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好比墊下一塊傳統文化的基石。








    《論語》是這樣一本書








    孔子是世界的名人。美國有一個叫哈特的學者,選擇了人類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一百位名人並為他們排名次,孔子被排在了第五位。








    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所在的時代已經「禮崩樂 壞」,他努力地傳道、授業、解惑,以恢復古代的文化傳統為己任,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奮鬥了一輩子,他被後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展現了孔子的政治 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論語》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通行本的《論語》共二十篇。








    做為儒家的經典著作,《論語》很早就成為後人傳述、研究的重點。到了西漢中期,儒家思想被確定統治思想,對它的研究就更盛了。到近代為止,據日本的學者林泰輔《論語年譜》的不完全統計,有關的文獻竟然達到了三千種之多。








    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閱讀像《論語》這樣的著作也是非常必要和有價值的。要很好地瞭解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等,就需要認識孔子,瞭解他所 創立的儒家學派,適當地閱讀一些儒家經典著作。當我們本著一種辨證的思維方法去剖析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就會發現其中的精華,《論語》便是其中之一。








    不能夠否認的是《論語》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極之處,但它所反映出來的兩千多年前的社會人生精論和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華民族文明程度的精彩展示。即使是處在現在這個經濟騰飛、文化發展的時代大潮中,《論語》中的很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鏡意義和時代價值。








    本書的閱讀對象是以青少年為主。為了他們更好的認知,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將原文、注釋、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的方式。








    青少年能夠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方式中瞭解儒家經典,並有實實在在的收穫,也就達到了本書的目的。




    修身不能不讀《孟子》








    《孟子》是中國儒家的經典著作,記錄了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








    這部書剛開始問世時,《漢書.文藝志》僅把它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後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之書了。








    我們閱讀國學名著不僅可以培養自身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還可以品讀文學中蘊涵的美學、哲學意境。








    《孟子》作為國學經典中的經典,說理透徹,言辭典雅,富於思辯色彩,論述層層推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讀懂之後一定會受益終生。








    如果把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看做是一個敦厚睿智的長者,那麼作為學說繼承人的孟子則是一個積極進取的青年。








    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面對諸侯的暴政和百姓的哀號,激起了強烈的憂患意識。他將個人與社會緊密聯繫在一起,以解民倒懸為己任,抱著一種「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入世精神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孟子》一書中,集中體現了孟子治國安邦的策略和人格修養的原則。首先,在政治思想上,孟子在「仁」的基礎上將其形象化為「不忍之心」,並建立「性 善論」來對其進行論述,進而提出「仁政」的理念。國學大師錢穆指出,孟子的「性善論」包含兩層意義:一是啟迪人們向上的自信;二是鞭促人們向上的努力。此 外,孟子還具有較強的民本主義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當然,這並不是說百姓的地位比國君高,而是說國君在治國時,如果不照顧到老百姓的利益,就很難維持自己的統治。這在客觀上緩和了階級矛盾,維護了底層民眾的利益。








    更難能可貴的是,孟子具有很強的戰鬥性。他認為如果君王違背人民意願,危害人民利益,不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就要革他的命。雖然誅殺「獨夫」多了點殺伐 之氣,卻表現出其朗朗正氣。孟子的戰鬥性來源於浩然正氣。他認為:「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意思是 說,這種氣,最偉大、最剛強,需要用正直的品格來培養它,這樣才能充盈天地之間。








    這種氣,要跟義與道相配合。如果不是這樣,就會缺乏力量。看來,孟子養的氣,就是正氣。有了正氣,還需要在逆境中奮鬥,以此激發出強烈的進取精神--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果僅從人格的塑造上來看,孟子的 影響要遠遠超過了孔子,他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被無數文人墨客奉為經典,同時也滋養和潤育了一批又一批中華民族的精英。








    孟子有很高的辯才。他的思維縝密,邏輯嚴謹,語言充滿著生機與活力。他的辯論很有文采,審事精微,闡發透徹,洞見深邃,並善用比喻,令對手不得不服。這些特點貫穿於《孟子》全書的始終,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我斗膽說一句話,就個人修身而言,可以不讀《論語》,卻不能不讀《孟子》。書中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民族文化中不可放棄的精髓,讀之可以使我們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薰陶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孟子》是這樣一本書








    凡是一種文化,必然會有一種思想作為它的核心。其核心思想,又必然會有一到兩個人物作為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 繼承並且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從這個角度上,也能夠很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為什麼又被 稱為「孔孟之道」了。








    孟子(西元前372年-西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孟子生活的年代比孔子晚一百多年,他所處的戰國時代中期比孔子 的時代更為混亂險惡,但是他熱愛儒家文化,瞭解孔子的思想,進而深刻的闡述,並且廣為傳揚,最終使儒家學說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是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它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比如仁政、民本、民貴君輕等)和政治行動,屬於儒 家的經典著作。孟子的學說出發點是性善論,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孟子》共有七篇十四卷傳世,它們分別是:《梁惠王》上、下;《公孫丑》 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南宋的朱熹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它們為「四書」。








    《孟子》有三萬五千多字,是「四書」中篇幅最大、部頭最重的一本。朱熹死後,朝廷便將他所編定注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從此《四書》盛行起來。元、明、清幾個朝代,「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雖然孟子生活的年代距離現在已有兩千多年,但是閱讀《孟子》可以瞭解孟子在人性論、修養論、教育觀、人生境界說等方面的觀點、思想。這些思想組合為一個結晶體,每一個側面都映現出核心理念的精彩。








    《孟子》能夠讓我們明白人類之所以偉大、人性之所以可貴,從而使我們加倍珍惜時光,堅持進行成就自我的修煉。








    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四位一體的方式,即把原文、簡要的注釋、通俗的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讀者可以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








    最後,希望讀者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能夠走近孟子,瞭解更多的儒家文化。




    修身養性讀《大學》和《中庸》








    《大學》、《中庸》出自《禮記》中的兩個篇章,《大學》是第四十三篇,《中庸》是第三十一篇,宋代學者先後將這兩篇文章從《禮記》中抽出,詳細注解, 單獨成書。南宋朱熹則將《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撰寫了《四書章句集注》,使其成為最重要的儒學經典,也成為教化百姓的 最重要典籍。








    《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強調人的修身養性不只是內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格物、致知、 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為「內修」。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修身的目的,為「外治」。而中間的修身一環,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向 內,就是獨善其身;向外,便是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下》)便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一代又一代知識份子的生命歷程。




    可以說,中國人的精神內核、文化特點、民族性格,也都由此鑄造。時至今日,不管是否意識明確,不管積極還是消極,「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觀念總是或隱晦或明顯地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我們的人生歷程最終仍然是在這儒學的進修階梯上或近或遠地展開。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的一篇,一般認為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西元前483-西元前402)之手。孔子去世後,儒家分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 後代因此而尊稱子思為「述聖」。《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學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內容並非現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之意,其主旨在於修養人性。其中包括 學習的方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規範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以及朋友之間的相處交往規則和智、仁、勇三種重要的 德行等。《中庸》強調「誠」,認為「誠」是實現中庸之道的關鍵。








    《中庸》內容豐富,不僅提出了「中庸」作為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而且還以此為基礎討論了一系列的問題,涉及到儒家學說的各個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為「實學」,也就是對人生有實際明確的指導作用,被視為可供人們終身受用的經典。








    如今,中國人經歷過對物質與西方文化單純強烈的嚮往與追求之後,傳統文化經典與精髓對社會整體的意義,對每一個個體人生的意義,已經重新得到越來越普遍的認可與重視。中國人開始迫切地渴望重新建立起與傳統文化的續接。








    《大學》、《中庸》這兩部文化經典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比較理想的人格,幫助我們抵抗人生中的黑暗與虛無。這一點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尤為重要和有效。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8開17*23cm
    頁數:1349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張子維








  • 出版社:知青頻道




  • 出版日:2014/12/6








  • ISBN:9789865699338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金石堂,e-coupon,愛書人專區,金石堂營業時間,金石堂網路書店,金石堂書局門市,博客來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歡迎您,金石堂網路書局,

金石堂誠品網路書店,金石堂門市,網路書店金石堂,金石堂書店,金石堂書局門市地址,台北市立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新北市圖書館,三民書局,高雄市立圖書館,

二手書,新北市立圖書館,敦煌書局,市立圖書館,電子書,暢銷書排行榜,本月暢銷書排行榜,本周暢銷書排行榜






55BBB04C7E14CA1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沙 的頭像
    愛沙

    愛沙-愛書的女孩

    愛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